本文作者:访客

二审判决生效后能否申请调解?权威解读来了

访客 2025-07-14 09:58:59 3970
关于二审判决生效后的调解申请问题,权威解读指出,一般情况下,一旦二审判决生效,即为最终裁决,不可再行调解,这是因为判决具有法律约束力,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如有特殊情况,当事人可通过合法途径申请再审或寻求其他救济手段,二审判决后的调解申请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建议当事人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获取准确建议,二审判决生效后为最终裁决,通常不可再申请调解,但当事人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寻求其他救济手段,如申请再审,建议咨询法律专业人士获取准确指导。

导读:

二审判决生效后,不能再进行调解。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需履行。案件经完整司法程序确认,法院不再调解。异议只能通过再审等法律途径申诉。

  一、二审判决生效还能调解吗

  二审判决生效后,一般是不能再进行调解的。二审的判决结果是最终的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都必须履行。这一判决标志着案件已经经过了完整的司法程序,并得到了法律的最终确认。

  因此,在二审判决生效后,法院将不会再进行调解。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有异议,只能通过再审等法律途径进行申诉,而不能通过调解来改变判决结果。

  二、二审判决前是否可以调解

  法律快车提醒,在二审判决前,双方当事人是可以进行调解的。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2.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法院就可以在二审前组织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法院会制作调解书,并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3.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双方当事人应按照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

  4.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具有灵活、高效、和谐等优点。在二审判决前进行调解,不仅可以节省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还可以促进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和解,维护社会稳定。

  因此,法院在二审前通常会积极鼓励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三、二审调解的法律规定

  关于二审调解的法律规定,主要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

  1.第九条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2.第一百七十二条则具体规定了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时可以进行调解,并明确了调解达成协议后的相关程序。

  这些法律规定为二审调解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在二审过程中,法院会根据这些规定,积极促进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以达成和解协议。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