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上海清晨突发!87岁老人掉进黄浦江,身上多处骨折

访客 2025-05-09 12:50:29 7
上海清晨突发!87岁老人掉进黄浦江,身上多处骨折摘要: 近日黄浦江畔突发惊险一幕5月6日清晨6点多家住奉贤西渡渡口附近的市民杨先生买早餐后回到小区突然听到一位平时经常在江边钓鱼...

近日

黄浦江畔突发惊险一幕

5月6日清晨6点多

家住奉贤西渡渡口附近的

市民杨先生买早餐后回到小区

突然听到一位

平时经常在江边钓鱼的大姐呼救

说有一位老人落水了

他赶忙来到岸边

只见一位高龄老人蜷缩在狭窄平台上

背部大片区域浸在水中

十分危险

热心市民 杨先生:听见呼救我就跑到江边,看见一个老太太躺在水面上,我就问这个老太太要不要上来,老太太说了几句话,但是声音很小我听不见,江面离岸边有几米的距离,然后老太太手往上指了指,我就发现她手比较抖,可能是失温比较严重了,这个时候判断她可能需要救援,我就打了119。

上海清晨突发!87岁老人掉进黄浦江,身上多处骨折

就这样

在等待消防救援的同时

热心市民杨先生和之前呼救的大姐

找来一根绳子让老人抓住

靠到岸边

并不停地鼓励她坚持再坚持

很快奉贤消防赶到事发现场,发现老人蜷缩在距地面垂直高度约3米的狭窄平台上,大半个身子已浸在江水之中,意识尚且清醒,但右腿已经受伤不能动弹,身体因寒冷与疼痛颤抖不止。救援人员立刻架设拉梯进行施救。

上海清晨突发!87岁老人掉进黄浦江,身上多处骨折

因为被困位置特别狭窄,缺乏安全操作空间,消防员最终从江岸浅水区域通过,将老人抱上了岸,随后送医进行治疗,虽身上多处骨折,但没有生命危险

事后民警从老人家属处得知,老人今年87岁,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病,但是当天早上在哪里跌落、如何跌落江中的已记不起来了。

上海清晨突发!87岁老人掉进黄浦江,身上多处骨折

消防部门提醒:江边沿线防汛设施存在高度落差,家属需切实看护好家中老人,以防意外发生。广大市民游客在临江观光时,务必遵守安全警示标识,切勿翻越护栏或靠近危险区域。

家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家属如何做好日常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包括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技能会逐步退化,情绪状态也不够稳定,这些都会给家人带来困扰。那么,在患者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后,家属应该怎样做好日常照护呢?

  • 学习相关知识

不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护者常常会身心疲惫,面对无缘无故发脾气的患者,他们可能感到无助和委屈。如果照护者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就能够准确判断出哪些情况是患者真的不高兴,哪些情况是疾病导致的。当我们知道患者并非故意刁难,就更容易谅解他们的异常情绪和行为,能够正视问题并借助医学手段来解决问题。

虽然家属照护压力较大,也要通过与医护人员沟通、学习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科普知识、与其他照护者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这个疾病,获取更多照护经验。

  • 提供情感支持

有些照护者因为担心患者出状况,每天24小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再加上高强度的家务劳动,照护者自身的精神状态也岌岌可危。就像戴飞机氧气罩一样,我们需要先给自己戴好,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通过咨询服务、支持团体或其他家庭成员来获得情感支持,让照护者“松口气”也是非常重要的。

  • 调整家庭分工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扮演原先的家庭角色将会越来越困难。例如,如果患者是家中唯一会开车的人,承担着“司机”任务,那么,此时家庭成员就要找到可供替代的出行方式,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请亲朋好友帮忙开车等。

家属可制定一个日程表,主动学习患者在家庭分工中的技能,实现逐步替代,以减少疾病给全家生活带来的干扰。此外,还可利用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形式,减轻家庭成员的照护负担。

  • 掌握沟通艺术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他人的说话语气非常敏感,家属应避免大声说话或指责患者,可以心平气和地告诉患者您的要求,轻声细语更能让他们安心。

有时,一句话家属已经重复了多次,但患者依然很困惑,因为忘事而持续发问。家属要多一些耐心和理解,您可以通过转移其注意力的方式,使患者暂时忘记这件事,避免发生争吵。

此外,拥抱、抚摸、握手、轻拍背部等非言语性表达,也可以让患者产生被关爱感,情绪稳定下来。

同时小观也要再次提醒大家

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的老人

思考和行为能力都会出现

不同程度的下降

家属一定要给予更多关心和照护

为保证安全

出门随身携带亲友的联系方式

以便第一时间联系到家人!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民、新闻坊、健康中国

微信编辑:佳思敏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