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巨大的舞台上,给面试官一个选择我们的理由”|关注大学生就业

求职的过程,既是寻找理想舞台的旅途,也是自我探索和实现价值的深刻体验。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杨志鹏来自新疆阿勒泰,就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受身边学长学姐的影响,毕业之际,他决定回到家乡投身能源事业,最终签约新疆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地点在昌吉。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上,他如愿被这家家乡企业录用,杨志鹏感谢学校搭建了与企业直面沟通的平台,架起了返乡发展的桥梁。
“我学会了如何让简历的格式更加清晰、专业,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自己。”分享求职成功经验,他首先说道。
面试,这个看似简单却考验重重的过程,对杨志鹏这个新手而言,也是一次挑战。他分享道:“第一次面试,我紧张得几乎透不过气来,面对面试官的问题,我的回答生硬而不自然。我的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甚至在回答问题时声音都在颤抖。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我一个人身上,那种压力几乎让我喘不过气来。”
随着面试次数的增加,杨志鹏渐渐掌握了面试官的提问模式,并通过社交媒体、职业论坛以及与朋友和前辈的交流等途径寻求帮助,为每次面试做了充分准备。他开始学习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在回答问题时保持镇定自若。他练习了各种面试常见问题,并尝试着将它们与自己的经历和技能相结合,以展示自身优势。
从去年9月初至秋招落幕,招聘会与宣讲会接连不断。杨志鹏建议同学们珍惜每一次面试机会,勇敢地向面试官展示自己,只有真诚的态度,才能打动对方。他说:“不要给自己设限,而应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给面试官一个选择我们的理由。”
在秋招的尾声,杨志鹏发现宣讲会的参与人数开始减少。这让他感到非常遗憾,因为这意味着许多同学可能错过了与心仪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杨志鹏回忆到,在一个关键的招聘日,他参加了多场宣讲会和面试,通过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态度,在一天之内拿下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岗位。
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各种选择,大家常常会感到迷茫和犹豫。对此,杨志鹏表示:“求职本质上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我们希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企业也在寻找最合适的员工。”他建议大家在感到犹豫不决时,不妨及时与老师、父母或者信任的导师进行沟通。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依赖他人的意见,以至于拖延了决策的时间。“因为每一分每一秒的拖延,都可能意味着一个宝贵机会的流失。”
“新疆是能源产业的沃土,更是我的根。看到学长学姐们在家乡的能源领域发光发热,我深感个人成长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谈及返乡就业初衷,杨志鹏认为,真正的成才不是追逐一线城市的光环,而是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昌吉的产业平台和家乡的人才政策,给了我们这代人难得的机遇——既能实现职业理想,又能陪伴家人、反哺家乡。新能源作为行业标杆,能让我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绿色能源的实际行动。”他说。
原标题:《“站在巨大的舞台上,给面试官一个选择我们的理由”|关注大学生就业》
栏目编辑:陆梓华 图片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