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总书记嘱托让代表委员参事心潮澎湃:向科技创新最深处奋力拼搏

访客 2025-05-06 12:51:09 5
总书记嘱托让代表委员参事心潮澎湃:向科技创新最深处奋力拼搏摘要: 4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对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出新指示...

总书记嘱托让代表委员参事心潮澎湃:向科技创新最深处奋力拼搏

总书记嘱托让代表委员参事心潮澎湃:向科技创新最深处奋力拼搏

4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对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出新指示新要求。

连日来,上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政府参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上海深化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要更好发挥自身作用,聚焦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围绕加大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等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力。

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考察时指出,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努力开发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

代表委员们认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法治保障。

2022年9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省级人工智能产业立法。”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工委主任阎锐说,这部法规立足促进法的基本定位,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生活、社会治理等领域深度融合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条例》的指引下,上海强化从核心芯片、算法平台、智能终端产品到行业应用的强韧产业链,大力建设围绕数字化转型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场景方案,构建聚集产业资本、各类人才、行业组织等多种要素的融通生态平台,积极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探索“上海经验”。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委员施政对此深有感触,法治建设必须紧跟技术迭代步伐,上海近年来以法治保障科技创新作出了积极探索,特别是《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展条例》的出台,为人工智能领域构建了“促创新”与“守底线”并重的制度框架。这部立法通过建立负面清单等机制,既为技术突破预留空间,又划定数据安全、伦理规范等边界,体现了“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治理智慧。当前上海正以立法推动算力共享、算法交易、场景开放等要素流通,加速形成“模速空间”等创新生态,这与总书记强调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求高度契合。“作为人大代表,我将立足本职,结合自身工作,在完善科技创新容错机制、优化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建言献策,让法治更好护航青年科技人才勇闯‘无人区’。”

曾参与人工智能立法征询的市人大代表、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晶说,上海人工智能等创新产业的发展正得益于《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提供的制度保障,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的提前布局。在外部环境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上海为孕育创新产业构建的孵化体系,为广大创新企业在寒冬中的生存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充分体现了对产业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握和未雨绸缪的远见,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将修改《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列为预备项目,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当初这部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吸纳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一线有关人员的建议,比如建立人工智能科研应用的负面清单就是赴一研究机构调研时科学家提出来的。希望在接下来的修法中继续广征民意,就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听取各方建议,以制度保障助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不负总书记的殷殷期待。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仅指出了上海在科创中心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也明确了推进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就是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市政府参事、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蓝闽波说,“作为科研人员,倍感振奋,更加理解科技创新不仅要体现在理念上,也需要借力AI等新兴技术实现科技的快速发展。要以高端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与新技术的系统构建,牵引推进高端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基础设施、汇聚创新资源,上海正逐步打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地。”在市政府参事、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黄伟光看来,以“模速空间”为代表的创新生态标杆模型,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全周期成长沃土,成为产业集群升级的典范。未来,全要素协同、产学研协同和上下游协同的科创生态,必将成为新兴产业孵化发展的关键引擎、重点领域深度耦合的代表形态、原始创新策源转化的重要范式。当前,上海正站在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的时代前沿,必须紧抓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发展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的应用技术和场景,发挥好大科学装置集群效应,持续赋能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探索,推动芯片制造、智能装备、“双碳”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智能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青年一代化挑战为机遇,就能勇立时代潮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表示,要以更高的站位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以更实的举措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去年在整合四个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智能技术学部,近期又成立了技术智能协同创新研究院,目的就是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培养更多拥抱技术革命浪潮、顺应产业变革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特聘教顾祥林说,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至关重要。面向时代之需、国家之需,同济大学勇担教育强国使命,把“人工智能+”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以同济大学为主体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瞄准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关键科技问题进行基础研究,已获批建设极端环境建造、自主智能机器人两个未来学科,并将成立五大研究院,以此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科研范式、人才队伍建设等全链条系统性升级,为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产业发展与竞争,说到底比拼的是创新人才。”在市政府参事、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民看来,高校主流培养模式是按照知识结构体系分类培养专业人才,但是产业最为亟需的是T型复合人才,为此必须打破传统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让大批人才及时转型升级,需要加快培育从高校标准化供给到产业动态化需求之间有效衔接融合的人才培养“二传手”市场。

市人大代表、上海智多互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世春认为,加强上海人工智能人才建设已迫在眉睫。一方面要顺应人工智能时代,改革基础教育的教学理念,让青少年拥有更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方式和技能。另一方面,鼓励高校按照人才画像进一步建立多元化、综合化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同时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人工智能的产学研一体化。在人才引进方面,建议优化新兴细分领域的潜力人才认定标准,引进在新兴细分领域进行前沿研究与创新的潜力人才及团队。

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作为上海市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模速空间”已入驻企业100余家。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考察时指出,“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代表委员认为,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的战略价值,并将科创生态从“发展动能”升维至“孵化先导”的战略高度,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正推动上海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豪书院副院长任捷表示,上海以"模速空间"为支点,构建大模型产业生态的创新实践,展现出把握战略机遇的敏锐度。通过完善全产业生态布局,吸引集聚百余家企业,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优势。医疗、制造等垂类应用的率先破题,更彰显超大城市场景赋能的独特优势。“当前发展需把握技术、应用、治理‘三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在持续攻关基础理论、培育现象级产品的同时,更要着眼千行百业的应用转化,通过开放场景、搭建平台,让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作为深耕科技领域多年的天使投资人,不仅感受到总书记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殷切希望,更觉得肩上担子更重了!”市政协委员、上海拙朴投资管理中心创始合伙人邵楠说,“总书记当天视察的企业中,就有我们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深思考’,他们从北京来到上海入驻模数空间,正是看中了这里资源共享的创业氛围。八年前我们作为独家种子轮投资者与创业团队结盟,在人工智能垂类应用领域寻找了很多方向,最后锁定医疗领域并得以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企业发展需要人才、资金、算力和场景,希望接下来能有更多清晰准确的应用场景出现,大大促进行业迅猛发展。

“作为扎根上海、专注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的科创企业,我们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市政协委员、寰泰集团董事长南逸深有感触,围绕“双碳”战略,企业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不断向产业上下游延伸,自主研发关键材料、控制系统,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已成为行业内技术领先、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科创企业之一。“展望未来,我们将积极修炼‘内功’,围绕新型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技术、产品迭代升级,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另一方面,我们将充分借用‘外力’,深度融合长三角科创生态、产业链优势,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加成果转化,推动长时储能示范应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上海科技创新贡献更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给予殷切期望,让我们科创一线广大科研工作人员深受鼓舞。”市政府参事、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余卓平说,目前汽车产业的电动化创新转型发展已进一步深入到以人工智能引导的智能化创新发展。上海在2019年布局了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建设,该平台已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在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中走在了前列。“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奋力拼搏,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创新发展, 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浦东新区人大代表、智识神工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楚庆说,大模型引领的这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社会推开了通向智能化世界的大门,中国绝不能在这场科技竞争中缺席。智识神工作为一家人工智能科技企业,锁定智能化软件开发领域进行全方位科技创新,在芯片、模型和服务系统方面均有创新突破,已发布首个机器人程序员。“我们将谨记总书记教诲,以创新为己任,向科技创新最深处奋力拼搏,成为人工智能程序员领域全球领先者。”

原标题:《总书记嘱托让代表委员参事心潮澎湃:向科技创新最深处奋力拼搏》

栏目主编:张骏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海燕 洪俊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