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万古黄河新增勃勃生机丨生物多样性日系列活动

大象新闻记者 和方远 通讯员 李欣 毛贝贝 尚雪
5月21日上午,郑州铁路运输法院在郑州市金水区马渡黄河岸边开展“巡回审判+生物多样性修复基地启动运行+标本捐赠+徒步巡河+增殖放流”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系列活动。
马渡,历史上是黄河的重要渡口,是连接古都汴梁、洛阳和沟通黄河南北重要的货运码头,昔日车船云集、商贾如潮。此处不仅是千年留名的通商要地,在水利上还有“马渡险工”的奇秀,是保障黄河郑州段防洪安全的重要屏障。
巡回审判现场,郑州铁路运输法院对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案件进行公开审理。经审理查明,2021年9月,被告人周某某通过中间人介绍,以1.1万元价格向郑州买家刘某(另案处理)出售2只玳瑁标本,并通过物流跨省运输交易。2024年1月,警方在刘某处查获涉案标本。经鉴定,涉案标本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玳瑁制品,总价值28万元。案发后,周某某主动投案并认罪认罚,退缴全部违法所得,自愿缴纳生态修复金用于增殖放流,并表示希望将自己早年前获取并存于家中的三只砗磲标本捐赠给教学科研机构。法院经审理认为,周某某的行为已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鉴于其自首、认罪认罚、主动退缴违法所得、积极履行生态修复责任等情节,当庭宣判,判处周某某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一万元,违法所得1.1万元予以追缴。被告人明确表示,接受法院判决不上诉。
郑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郑州市农业农村局、河南省牧业经济学院、郑州黄河河务局惠金黄河河务局、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南省委员会相关领导、工作人员及河南省牧业经济学院师生共百余人现场观摩了庭审。案件宣判后,参加活动各单位主要领导共同启动了“黄河生物多样性替代性修复基地”的运行。郑州铁路运输法院负责人介绍:“马渡黄河河段是黄河鲤天然产卵和索饵的理想环境,属于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实验区。无论在历史、人文还是黄河资源禀赋自然条件上,在马渡建立黄河生物多样性替代性修复基地相当具有代表性。”
周某某随后向河南省牧业经济学院捐赠了三只砗磲标本,河南省牧业经济学院徐文彦教授表示,“海洋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石,相关濒危物种的标本不仅可用于生态环境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还能在教学中作为实物教具,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课程,培养未来的环保人才,作为内陆高校,多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极缺类似‘玳瑁’‘砗磲’等海洋生物实物标本。我们十分珍惜这次捐赠机会!”
之后,郑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和参加庭审观摩的相关单位开展了徒步巡河活动,并实施增殖放流,在郑州黄河鲤种质资源保护站的专业指导、科学匹配下,将被告人主动缴纳的生态修复金,用于购买2万余尾黄河鲤等不同鱼类的优质种苗投放至黄河,以恢复黄河水生生物资源,河南省牧业经济学院师生现场进行了教学科研。
此次生态保护宣传系列活动,是对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万物共生、和美永续”的生动实践,更是对“预防为主、注重修复”环境资源司法理念的全面落实,彰显了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黄河保护法》法律框架下,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司法护航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决心。下一步,郑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将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持续深化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推动司法打击与生态修复深度融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