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亲历者:身体脱险心理仍发炎,校园欺凌冰山一角:“跟风”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近日,在“你在学校被欺负过吗?”这个话题下,有网友主动揭开了自己童年记忆中的伤痕。 在数千条评论和回复中,那些被孤立、排斥、殴打、责骂的经历令人触目惊心,但这只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冰山一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发布的144个国家的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学生中,平均有三分之一的人遭遇过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无缘无故”发生

“我从初二开始被欺负,大概13、14岁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刚走出学校几步,就被校服盖住了,我没有‘不说为什么,几个人轮流打我的头,都是学校里的‘小霸王’。” 30岁的吴慧回忆说,这一幕她至今都难以忘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奎认为,未成年人可能会利用欺凌来提高或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 也有一些霸凌者因为害怕被排斥、被欺负而选择“社会地位”。 顺应潮流”。

“后来,我的好朋友也开始冷酷地欺负我,她把我送她的画撕了,扔到了奶茶里,然后又把奶茶洒到了我的抽屉里。” 吴慧想不通,为什么她的好朋友也要这么做。

“我觉得没有什么起源,可能是因为我是新来的,发起者觉得好玩,喜欢征服、欺负别人。” 程伟四年级时曾经历过校园欺凌。 每天晚上自习完后,他就回到同一个宿舍的宿舍。 所有女同学都要求她把衣服脱掉,有一次一个男生突然闯进宿舍,目睹了这一切。 程伟深深地感受到了被羞辱的感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助理教授孙金禄通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未成年欺凌者的心理需求可分为五种类型:故意玩耍型、吸引注意力型、压力释放型、同伴归属型。 ,以及财产获取型,他们通常在欺凌过程中产生一种被剥夺感和对他人的控制感。

长大后的被欺负者:“身体已脱离危险,但心理仍处于炎症状态”

王奎介绍,校园霸凌对被霸凌者的影响并不会随着霸凌行为的结束而结束,很可能是终生的。

自从经历了校园欺凌之后,吴慧变得对每个人、每件事都变得非常敏感。 她生怕自己说错话。 即使有些事情与她无关,她也会先陷入内耗和自责之中。 她做事胆怯,极度缺乏安全感。 感觉。 在大学期间,她意识到自己患有抑郁症。 经过不断的自我调节,吴慧的抑郁情绪逐渐缓解。 锻炼和兴趣让她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然而,直到现在,每当她看到有关校园欺凌的新闻事件时,她仍然会很生气,甚至想哭。

校园欺凌对于受害者的心理来说就像是碎玻璃。 一旦发生就很难恢复。 在孙金禄之前接触到的案例中,被欺负的未成年人普遍留下了心理创伤,自我评价系统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个人幸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此外,还造成了一些严重的后果。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程薇曾经在大家眼中是一个外向开朗的女孩。 “从那以后,我就变得非常内向,只是在家人面前假装什么都没发生,但当我和朋友、老师说起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意识到。” 地在颤抖,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紧张。”大学时,程薇曾有过轻生的念头,但她及时放弃了这个念头,“那些杀不死我的,终会让我变得更坚强。 ”

孙金禄表示,校园欺凌事件可能会给受害者带来一些应激反应,而这些反应也会泛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他们在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时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社交回避或人际关系紧张等。她建议受害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团队的治疗,并通过行为训练来改善心理状态。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不会告诉我的父母和老师。”

“我不喜欢把事情闹大,我想没有人能站在我这边,就算我告诉他们,也没用,反而会让那些欺负我的人变得更糟。” 即使我再给吴慧回信,给她机会,她还是不肯告诉父母自己被欺负的事情。

吴慧被同学欺负后,她第一个告诉的就是哥哥,哥哥雇了几个个子更高的同学护送她上下学。 这确实“吓跑”了一些想在校外欺负她的同学,但校内发生的欺凌事件仍在继续……

“独自承受”是几乎每一个校园欺凌受害者的选择。 为什么未成年人会选择独自面对这样的压力?

孙金录的调查发现,78.7%的学生认为老师的干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导致愈演愈烈的报复行为。 一旦被欺负的孩子产生了强烈的羞耻感,当他无法面对这种情绪,又无法向别人寻求帮助时,他就会选择将这一切默默地藏在心里。

校园欺凌亲历者:身体脱险心理仍发炎,校园欺凌冰山一角:“跟风”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当时我不好意思告诉父母,我觉得真的很丢人。我想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但我做不到,所以我就一直忍着,直到最后成功换宿舍。这件事就由我来解决了。”超过。” 然而,随着程伟的离开,室友们的欺凌行为就转移到了下一个搬进来的女孩身上。

无休无止的校园欺凌行为已经冲垮了被欺负者的信任之墙。 并不是他们不想寻求帮助,他们只是用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应对这一切。

孙金禄分析,容易被欺负的孩子通常在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中缺乏支持和信任。 而且,未成年人之间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必须由他们之间解决。 如果告诉家长、老师等成年人,就会被视为背叛、告密。

“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据王奎观察,被欺负的人往往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比如不合群、身体弱、太胖、自卑等。 他们知道自己有这些“弱点”,这可能会导致他们错误地从自己的角度来判断自己。 从你自己身上找原因。

“欺凌行为往往发生得比较隐蔽,但仍有一些行为和现象可以为细心的家长和老师提供线索。” 王奎梳理了被欺凌者的一些共同特征:情绪低落; 身上有不明原因的伤疤; 衣服或财物总是丢失; 睡眠突然变差,甚至晚上会被噩梦惊醒; 无法集中注意力; 学习成绩突然下降; 寻找各种理由不去上学; 突然不愿意联系以前的朋友并避免社交互动; 责备自己是没有用的; 等待。 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上特点,应及时了解情况,积极与孩子建立沟通。

那么,如何与孩子正确沟通呢? 王奎建议,成年人在处理孩子被欺负的时候,需要给被欺负者100%的信心,被欺负不是他的错,而是欺负者的错。 尤其避免说“如果你……,他们怎么能欺负你?” 不要责怪孩子之前没有告诉你,也不要责怪孩子没有反抗的勇气。 这样的语言本身缺乏同理心,暗示被欺负的孩子需要为欺凌行为承担责任。

“家长要建立开放的沟通环境,让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与家人自由、轻松地交谈,引导孩子了解校园欺凌的本质,鼓励孩子在遇到欺凌时勇敢站出来,确保家长可以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孙金禄建议道。

另外,想要尝试勇敢反击,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比如拥有强壮的身体,学习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孙金禄提醒,如果你被欺负了,可以尝试收集证据。 一旦你认为校园内没有办法处理,你可以考虑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欺凌者往往也是“受害者”

校园欺凌不仅给受害人带来负面影响,也对欺凌者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父母一定不会高兴,因为他们的孩子是一个恶霸,认为他将来不会受苦。” 孙金禄提到,暴力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增强的过程。 如果错过了最佳矫正时机,未来霸凌者就会走进社会。 这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欺凌行为,甚至刑事犯罪。

王奎说,恶霸成年后更有可能喝酒,也更有可能打架。 早在20世纪70年代,挪威学者丹·奥尔维斯(Dan Olweus)对瑞典儿童和青少年的跟踪研究表明,恶霸成年后的犯罪率更高。 大约 60% 的欺凌者在 24 岁之前至少有过一次犯罪经历。 一次犯罪经历; 35%-40%的欺凌者在24岁之前有过3次以上的犯罪经历,可见对欺凌者的行为和心理矫正更为重要。

对于参与校园欺凌的学生,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必须及时予以纠正。 通过继续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宽容、善良、尊重他人,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和环境。

学校是第一战线,但不是唯一战线

学校必须是制止校园欺凌行为最重要的环节。 孙金禄认为,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反欺凌政策,明确学校将如何处理欺凌事件,并确保学生、家长和所有工作人员都知道,这样每个人都能站出来制止。 对于已经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校可以提供一些支持服务,让辅导员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校园欺凌受害者治愈心理创伤。

防治校园欺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未成年人、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与努力,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rnltw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1 1

客服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9:30-22:00 QQ:670088886(点击咨询) 直奔主题,别问在不在,谢谢!

1 1

13888888888